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学“四史”聚力新时代,重落实共铸强国梦
创建日期:2020/11/05 王武 浏览次数: 返回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紧扣“实”字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坚持支部学习和结对学习相结合、红色经典学习和专业资源挖掘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推进工作相结合,聚焦中心工作,围绕学院实际,推动将学习教育效果转化为凝聚师生的生动实践,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树立德树人、科技报国凌云志

紧扣“四做实”,确保“四史”学习教育扎实有序开展

做实系统谋划。按照上海大学党委统一部署,材料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制定“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和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同推进。在资源保障方面,增设“四史”学习教育专项工作经费,给每个支部配套2000元工作经费。

做实党委领航。推出党委“领航工程”,制定了“5+1”学习清单——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党委委员需完成“和支部共学习、给支部讲党课、到支部做调研、为群众解难题、向组织荐人才”五项任务和一项自选任务。党委中心组开展双周“理论半小时”学习,邀请学校职能部门老师和学校特邀党建组织员等开展专题讲座。

做实统筹推进。5月22日,学院召开“四史”学习教育部署会,党委书记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遵循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制定学院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学习教育任务清单和学习资源手册,提供具体化、精准化和差异化指导。建立“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学习机制以开展常态化学习。

做实校内校外双结对。学院党委中心组、上海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特殊钢精炼教工党支部、上海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老刘工作室”所在材料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引领10个教工党支部联合校外、校内开展多项共建学习,共享资源。同时,师生支部之间和学生支部之间开展结对共建,联动学习,共谋实效。

二、深入发掘材料学院老一辈先进典型事迹,承上下求索、业精于勤强国情

开办“溯才讲堂”,邀请学院老一辈先进典型讲“四史”。材料学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徐匡迪院士、孙晋良院士、周邦新院士等老一辈先进典型,他们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和家国情怀,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素材。学院开办“溯才讲堂”,先后邀请并校后学院第一任院长夏义本、第一任党委书记王翠珍以及第一任副院长、副书记陆翠兰为师生讲“四史”,讲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史。组建“溯才寻访团”,学习徐匡迪院士的品格和境界。徐匡迪院士曾在材料学院任教,为中国钢铁实业发展殚精竭虑,为全国冶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钢铁冶金的栋梁之材,为学院冶金学科发展呕心沥血。李强书记来校调研时强调要把好老师典型树起来,为此学院组建“溯才寻访团”。寻访团先后寻访徐匡迪院士的入党介绍人马金昌、学生丁伟中、郭曙强和同事夏义本、王翠珍、李麟、任忠鸣、尤静林、张恒华。访谈师生被徐匡迪院士报国兴国的壮志豪情、业精于勤的科研精神、真诚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

三、重点聚焦“四个面向”,促“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赋能全方位育人

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全员育人落到实处。学院把全体教师纳入本科生全程导师信息库,本科生也实现人人有导师。全程导师包括选派社区学院的新生全程导师、以专业为单位设置的学业导师、指导学业与科研实践的专业导师、指导双创的校友导师,教授担任班主任。导师全方位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专业教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使学生享受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理工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教学有机结合,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教研,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成为首批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的“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是上海大学7个市级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之一。学院共入选1个“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之“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13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重点建设1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5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和2门课程思政通识类课程。

(二)风正扬帆,团队建设赋能高水平学科建设

齐抓共管双循环做好学科评估工作。学院坚决落实学校党委指示部署,发挥组织优势和组织功能,在大事难事上践行初心使命,成立材料学院学科评估临时党支部,向中心工作发力,扎实准备学科评估工作。学院学科评估实施“双循环”工作模式,院长周周组织学科带头人开展“头脑风暴”,找准定位,挖掘资源,提高站位;学院党委书记周周组织年轻骨干,就学科带头人讨论的意见对评估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力争取得学科评估好成绩。

主动凝练方向组建团队突出学科特色。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着眼长远发展和做好内循环,学院鼓励课题组或团队申请以团队制运行和考核,促进学院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按照自愿申请原则,学院组建了14个科研团队,并与所有科研创新团队完成签约。

(三)久久为功,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持续推动产业合作,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学院以“四史”学习教育焕发师生干事创业激情和动力。师生在重视基础研究基础上,更加积极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主要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集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打造一流学科成果转化实践示范平台。“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分别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秦皇岛佰工钢铁、安徽富乐德科技、山东华星新材料、爱迪升电镀、敬业集团、7412工厂、通光集团、江苏新华合金等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重要贡献。建立上海大学-七丰精工高强度高端紧固件技术研究院的材料学科-区域产业研究院,为学院科研发展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围绕产业需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史”学习教育以来,学院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氢冶金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实现氢冶金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在技术源头上支撑行业整体性的创新发展。学院致力于抗菌材料的研发,董瀚教授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能有效杀灭冠状病毒的纳米银灭毒喷雾样品,提供给学校进行校园消毒,紧急生产部分灭毒剂交予无锡市卫生局,为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人员提供坚实的防护物资,目前研发的相关抗菌民生产品在2020年工博会亮相,为打造中国品牌,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材料保障。

“四史”学习教育让学院师生深切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感受到徐匡迪院士及老一辈“材料人”攻坚克难、业精于勤、爱国奉献的精神。学院师生将继续把“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脚踏实地、团结一致、立德树人、业精于勤、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为把材料学院建设成为上海大学的“硬核实力”,为把上海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周边交通)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投稿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