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党委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发挥"把方向、促发展、守底线"的政治核心作用,主动作为,抓建章立制依法治院,抓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形成合力,在思想上用心学,在行动上踏实做,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体现了先进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一、党政团结率先垂范,抓好党风廉政推进"两学一做"
法学院新的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完成后,经全体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代表无记名投票,新一届党委"公推直选"于2015年12月顺利完成。党委和行政之间讲团结,班子成员相互之间讲团结,提倡有问题当面摆,有意见当面提,不在暗地里搞"小团体"、"小圈子",共同促进党政团结,避免工作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学院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正人必先正己",党政联席会议确定并及时调整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成员肩负的职责。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维护党的纪律,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要求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赢得了师生员工的信任支持。
2016年4月,法学院五个教工党支部全部进行了换届选举。其中,建在学科、教研室的四个教工党支部均由业务精、党性强、群众认可的年轻博士、副教授担任支部书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院党委举办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专题培训班,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凸显,党员的身份宗旨意识不断提高。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党委书记在学院范围内分别给中层以上干部和学生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讲党章导读;各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专题学习,集中观看《榜样》、《浦江先锋》、《永远在路上》等教育片,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讨论;通过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上海市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和"日出东方"、"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通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法学院一批先进个人和组织受到表彰:党委书记吴仲钢同志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石峰、包远寒同志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第一教工党支部被评为上海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建章立制依法治院,优化治理结构形成学院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作为法学院,更应当在建章立制、依法治院方面做好表率,展现法律人应有的理性、自律、宽容、谦卑、审慎,形成学院文化。围绕这一目标,探索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历时近一年酝酿讨论、反复修改完善的涉及学院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七个规范性全院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最大亮点是实行薪酬"双轨制":设置"新轨"岗位并明确具体职责和奖惩措施,不分学历职称主动申报并实施契约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导教职工组建科研团队并适当下放经费,在学院内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团结奋进、自觉投身教学科研的新气象,所取得的成绩在2015年学校全系统管理考核的相关指标中充分体现。
二是实行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作用。根据修订的《法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学院实行"学政分离",党政班子成员不再兼任教授委员会主任,学术事务交由教授委员会管理;当主要争议出现时由教授委员会进行无记名票决,为分歧的解决设立了一套正当的程序化模式,广大教师对此比较认同。
三是实行分类考核,制定并公布《法学院辅导员年度考核办法》和《法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办法》,吸收各方意见力求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与个人的晋升、奖励挂钩。同时,关于研究生导师分配、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各类特殊奖学金评审、优秀毕业生评选等工作也都制定并公布详细的实施方案或细则予以规范,注重通过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服务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
三、凝聚人心群策群力,促进学科建设推动服务社会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800名,学院党委的重要任务就是凝聚人心,集全院师生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搞好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实现学院和学科的建设发展,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通过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保障全体师生的知情权:召开教工大会传达学校精神,安排学院工作,鼓励全院教师参与讨论献计献策;党政联席会议纪要面向全体教师公开;各类通知、信息在学院网站面向全体师生公开;相关制度的出台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并吸收合理的意见建议,相关工作的开展吸收师生参与其中群策群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充分调研形成共识,聚焦学科建设。学院围绕总结凝练的"产权法治"这个学科建设方向在校长办公会议上专题汇报了发展愿景、现状和举措,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与支持。学院主动对接学校"四大战略"、"五大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新成立多个院级研究中心,为教师参加科研搭建平台。
三是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契机,引领广大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社会。例如:创建新一轮校级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的知识产权党支部结合专业开展活动,《科创中心与知识产权》项目被评为上海市学校法治建设精品项目;"毫光"慈善义工队临时党支部的春运志愿者工作受到全国铁道团委表彰并被评为上海大学最佳组织案例、基层党建好项目;学院承接的上海市"新沪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命题、组织工作和各类义务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都体现了担当精神,在校内外反响热烈,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