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开拓创新 以组织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一流商学院发展步伐
创建日期:2016/11/21 赖练 浏览次数: 返回

近年来,悉商党委对学院承载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积极探索,尤其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积极追求卓越的优秀学院组织文化,推动学院创新发展。

一、认真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踏实开展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踏踏实实做好各以组织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一流商学院发展步伐

项工作。

1、学得认真: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

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提示,学院党委及所属支部都制定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党委为在全体党员层面开展了5场专题学习报告,并扩大到全体教工范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召开了学院中心组扩大会,重申《学院党风廉政责任清单》对学院招生、设备采购、工程修缮、学生出国、财务管理等制度的完善及建设提出要求;班子成员开展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学院党委还将按照学习计划,举行"高水平商学院建设"的专题报告,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一流商学院建设。

2、做得踏实:讲理念、讲流程、讲成效。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学院"十三五规划"的讨论,经过"三上三下"的民主过程,最终形成了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并于今年7月份报学院董事会批准通过。

党委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要求,于今年下半年进行了支部换届工作。党委重视榜样引领,开展了第二届悉商师德活动月,评选"五星教师",开展"我心目中最美教师"和"我认为最好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微征文活动。全院共有8000名师生(含部分校友)参加了网上投票,最终评选出"育人之星"帅萍、"敬业之星"孙谭月、"师德之星"方慧、"学术之星"卞亦文和"慈善之星"孙向阳,很好地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党委重视宣传工作,建设电子宣传栏、新建和整合学院微信平台、筹备学院历史与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对学院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成果,发展特色及文化进行总结与思考,在学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将"追求卓越"的悉商文化作为组织建设的重点,形成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

"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调侃文化修养欠佳、知识储备欠丰的个人,其实,对于一个单位或组织也同样适用。

1、在文化建设方面,探索有利于促进学院发展的组织文化。

学院党委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动员力量、以文化推动发展。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小组,提出了"五个一"文化建设活动,即一本悉商励志文化故事集,一本校友风采录,一部反应学院发展历程的视频,一场关于学院历史和文化的辩论赛,一场学院文化图片展。"五个一"工程从号召师生参与撰写文化小故事开始,即要求师生将其经历的关于学院教学、科研和育人活动等,用小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学院文化工作组选取优秀故事编辑成册。由于都是大家经历的人和事,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全院师生广泛地参与到了故事的创造中来,描述了从建院以来的学院发展历程及其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也反应了学院所取得的诸多成绩,营造了学院上下一盘棋的良好氛围。

2、在用人和考核机制上,发挥学院党委的监督作用。

在用人机制上,不讲论资排辈。学院内设各种职级,并且与收入分配挂钩。学院通过党政联席会对职工的定级进行严格的把控,并把结果向全体职工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对公式结果有异议者,可以向学院党委反应,学院党委对当事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人作出延缓晋升或不予晋升的处理。

在考核机制上,不搞好人主义。对于考核优秀人员,增加奖金分配。考核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人员,予以调岗和调薪。学院分别设有对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考核办法,党委对考核工作进行督促,要求员工个人、系或部门以及学院领导班子认真按照考核标准对教职工进行考核,不讲情面,不走过场,保证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

3、在学院改革过程中,发挥学院党委的保障作用。

改革必然要遇到各种阻力,改革者也必然承担着各种风险。为了使改革能够有效地推进,学院党委甘做改革者的"保安",积极为改革者保驾护航,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才智,纵情驰骋。改革必然要涉及利益问题,为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学院党委事先做好动员,做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工作,极早处理苗头;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或纠偏。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顺利地实施了各项改革,不断推动学院发展。

三、"追求卓越"的学院文化,推动了学院不断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的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多年来,悉商创造出多项可借鉴、可复制的体制机制。

1、开拓创新,尝试各种体制机制改革,是学院追求卓越文化的必然。

近两年,学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其中,教师的国际联聘制和教师分类管理制的改革,将在全校推广或为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所借鉴。2015年6月起,学院与澳方共同组成国际联聘委员会进行全球联合招聘,向新进教师和中澳双方存量教师同时开放,凡是经联聘委员会任为符合联聘标准的高端人才即予以国际联合聘任。目前,有5人进入联聘,其中,悉商的存量教师2人,国际招聘教师3人。这是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极大地推进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6年9月,学院从建设国际化应用型商学院的目标出发,借鉴国际一流商学院百余年的成功做法,实施了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考核,把学科教师分为学术研究型(SA)、实践研究型(PA)和教学研究型(SP)三种类型,鼓励教师专注特长发展,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释放教师队伍的潜力。

由于有文化造势,加之学院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充分合理,使得教师的国际联聘和分类管理这两项改革进展顺利,绝大多数的教师纳入到了SA、PA和SP这三种类型中来。

2、取得优异成绩,是学院追求卓越的结果。

学院已完成了向"国际化应用型商学院"的转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学院科研也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经过育人实践探索,形成了悉商以培养"国际交流能力、通识商科知识,创新创业能力、情商、表达和表现能力"等五个特色的办学育人实践,使得悉商培养出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就业率一直位列学校前茅。

悉商的发展及成效,得到了校内外的认可。自2014年,学校推出KPI考核以来,悉商始终保持着优秀的成绩。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跬步日积,终达千里。悉尼工商学院对组织建设的探索之路永没有终点,对卓越精进的文化追求永不会止息。悉商党委将在"两学一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研究和探索适应学院发展的组织文化,进一步推进学院一流商学院的建设步伐。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周边交通)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投稿入口